“我們通過可追溯操作,摸清了3號窯生產運行的最佳參數,使噸磚燃耗大幅降低,創出了新的紀錄。”近日,在山東耐材“雙創”成果發布會上,創新工作室負責人蘇敬奇分享了他們最新的創新成果。
像蘇敬奇這樣的“創新達人”在山東耐材還有很多。該公司建立涵蓋產品創新、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的立體化創新管理體系,在全體職工中開展“班組管理創新、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”為引領的全員平凡創新工作,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。
搭平臺、建機制,“創新因子”生根發芽
在山東耐材的生產車間,創新已融入班組職工的日常工作。自2017年啟動“雙創”工程以來,該公司工會以班組管理創新和職工創新工作室為抓手,搭建起全員參與的創新舞臺。
平臺為基。17個創新工作室如星火般分布在生產一線,謝紅斌、武立兵等一線職工從“操作工”變身“創新帶頭人”,帶領團隊攻克生產難題。該公司按照“工會搭臺、職工唱戲”的工作思路,投入專項經費,配備技術設備,制定動態考核機制,被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可獲1萬元創新經費,優秀成果最高獎勵3000元,讓創新工作室始終活力滿滿,讓創新者“名利雙收”。
機制護航。從立項到驗收,創新全流程“有章可循”。該公司推行“一項目一團隊”管理模式,實行三級評審制度,財務、生產多部門聯合把關,確保項目實效。2024年,山東耐材公司級創新工作室共立項創新項目18項,所屬子分公司立項10項,班組管理創新項目達33項。創新成效與晉升評優掛鉤,讓職工干勁十足,營造了“比學趕幫超”的濃厚氛圍。
解難題、創實效,“微創新”結出“金果子”
一線職工立足崗位,用小創新解決大問題,用智慧啃下“硬骨頭”。
蘇敬奇創新工作室通過可追溯操作,找到了硅磚分廠3號窯爐的最佳操作參數,解決了底部回燒、頂部制品發黃等問題,同時有效降低了能耗。張志豪創新工作室成功降低了粘土磚的熱膨脹率,降低了原料成本,提高了此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。張永釗創新工作室通過對東部邊角礦柱回采的研究設計,避開了斷層對回采工作的影響,提高了回采效率和礦石品質,保障了作業安全性。2024年,山東耐材公司級創新工作室共創效885萬余元。
班組管理創新同樣成效顯著。王鋁分公司原料分廠成功解決機械手頻繁掉磚、頻繁停機的問題,保障了設備長期穩定運行。魯耐粘土高鋁分廠燒成班通過班組融合,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,解決班組安全運行、人員調配等難題,大幅提高過渡車使用率,降低燃氣費用。魯耐機械動力分廠模加班建立倉庫堵頭數據庫,有效降低新制模具成本。
謀長遠、促轉型,“創新引擎”驅動未來
山東耐材將創新視為“破局突圍”的關鍵,以滴水穿石的韌勁,推動創新從量變到質變。
2017年以來,該公司共創建職工創新工作室22個,其中山東耐材命名創新工作室15個,被淄博市總工會命名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2個,被省冶金工會命名“勞模(工匠人才)創新工作室”2個,被山鋼集團命名“勞模/工匠創新工作室”3個。
圍繞“打造國際貿易平臺、夯實耐火制品與原料兩大板塊、聚力精益管理、創新驅動、項目建設三大支撐”的戰略目標,山東耐材聚焦新產品研發和品牌創建,聚焦提升工藝體系本質效率,聚焦通過管理提升效益,加快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究和開發,讓產品創新“可持續、可積累”。
近3年來,職工“雙創”成果共完成立項137項,創效1924萬元,6項產品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。通過創新驅動,山東耐材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、品牌影響力走在了耐材行業的前列,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(孟 豹 李俊鵬 祝 葉 翟萌萌 王福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