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章刊載于9月20日大眾日報APP、大眾網、海報新聞)
位于魯中腹地的金嶺礦業因礦成名,在20世紀40年代建礦,是山東省鐵精粉主要產地之一,生產的“鐵鷹牌”鐵精粉享譽國內外,是全國知名品牌。
今年,山鋼集團提出“非鋼主業是金嶺礦業”的新定位,對金嶺礦業充滿期許,也傳遞了更大的壓力。如何打破“小富即安、小進即滿”的保守思想,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,成為金嶺礦業思考的新課題。
面對新形勢、新任務,金嶺礦業守牢礦產資源“糧倉”,不負當下、破立并舉,改革突破、項目攻關,實現運營質效穩步提升。
5月份以來,金嶺礦業生產經營連續4個月逐月向好、屢創新高;鐵精粉月度產量保持高產穩產,連續突破11萬噸;在山鋼集團“效益創新高”排行榜中連續4個月上榜,多項指標穩居前兩名。
變與不變的關系
“請匯報一下最新的財務數據、稅務情況。”“財務、稅務上的事,我說不清楚,我主要關注生產指標完成情況……”6月11日,剛上任不久的金嶺礦業黨委書記、總經理王其成在該公司內部會議上的發問,讓金召礦業某負責人“心跳加速”,至今難忘。
“你不僅是生產管理者,還是職業經理人。”王其成的話讓該負責人開啟了思想解放之“旅”。“我的思想的確要轉變,有了本領恐慌,要‘惡補’的‘功課’太多了。”該負責人表示。
思想在變,體制機制也在變。
組織架構優化,“三項制度”改革,從中層領導開始。7月24日,金嶺礦業啟動第一批機構職能和干部調整工作,涉及中層干部11名、機構職能8個,啟動5個中層正職崗位選聘工作,進一步理順管理關系,提高運營效率。根據組織架構和人員情況,確定核心管理、業務和技術骨干關鍵崗位249個。按照“發現人才、培養人才、用好人才”的方針,高標準推選3名年輕干部實施經營管理人才“啟航”計劃,2名年輕干部納入山鋼集團“啟航”計劃人才庫,制定配套培養方案,暢通青年人才發展通道。
改變,首先體現在生產數據的不斷變化。
大地深處,鏟車出礦,臺車掘進;地表之上,機器轟鳴,人來人往,作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。
突破,突破,再突破。產量再傳捷報。“8月份,金召礦業礦石產量完成58000噸,同比提高18.6%,比5月份多出近1萬噸。截至8月底,金鼎生產三工段礦石產量已完成全年計劃的79.69%,超進度計劃4.69%;工程款凈收入4290萬元,完成全年目標的71.57%,同比提高13.97%。”金嶺礦業副總經理馬金寶介紹。
選礦廠鐵精粉產量連續4個月突破11萬噸,8月份產量平近3年來的最高紀錄。“放在之前,完成這樣的任務目標,連想都不敢想。”選礦廠經理陳永偉表示,“但是只要潛下心來錨定目標加油干,就沒有攻不克的難關。”“未來設定的目標更高,但我們信心滿滿,作為生產主力,選礦廠正全力打好產量提升攻堅戰,為金嶺礦業效益提升創造空間和時間。”
金嶺礦業人心思上,敢啃硬骨頭,努力突破發展的“天花板”。該公司以“大干紅五月、效益創新高”“人人講安全、全員拼效益”“自強不息展活力、抓鐵留痕下半年”等活動為載體,制定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,深挖經營潛力,為年度目標完成貢獻力量。
為持續保持競爭優勢,金嶺礦業的發展定位正在改變,正在由鐵礦石生產、加工商向礦產資源生產、加工和服務商轉變,由成本費用單元向經營利潤中心轉變,由生產經營“單輪驅動”向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“雙輪驅動”轉變,新的定位正引領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。
“金嶺礦業是企業,持續盈利才能健康發展。為此,企業發展的定位、體制機制等都要適時調整,變的是形式,不變的是企業經營的本質,那就是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,不斷創造價值。這就是變與不變的統一。”王其成表示。
“小”與“大”的統一
在金嶺礦業智慧化礦山集控中心,巨大的彩色屏幕上,實時顯示著井下生產各系統的情況,坐在電腦前就如同身臨現場。井下人員、設備動態可實時追蹤,劃小核算單元的主要生產指標可以隨時調取,每天經過匯總后,成為公司決策層第二天晨會安排工作的重要參考。
“我們正在推進劃小核算單元,打造全員算賬經營新模式。”金嶺礦業財務部經理助理高如寶介紹,7月份開始,全面實施劃小核算單元,按照獨立法人單元、獨立生產單元、職能部室單元劃分為27個獨立核算單元,全面劃清各單元業務、資產、人員邊界,將每一個單元作為獨立經濟責任主體,對各單元實施預算管理,將效益指標分解到每個單元。建立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的全員成本效益管控評價體系,讓全員擔指標、會算賬、創效益,嚴格考核兌現,月度滾動推進。“這4個月總體情況是指標月月創新高,8月份與7月份比,金嶺礦業利潤又提高了。”高如寶指著電腦上的考核數據介紹。
建立全員成本效益管控評價體系,首先要強化全員市場化思維和算賬意識,每個人都要學會精打細算,人人都是經營者,崗位都是利潤源,這樣才能系統提升價值創造能力。
在金嶺礦業,“小”的價值創造點俯拾皆是,每個點都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支點。
已經閉坑的侯莊礦區,配套健全,地理位置優越,沾臨高速、205國道從旁經過,“這塊土地之前閑置,沒有任何收益,還得給看管人發工資,現在要進行盤活,這塊土地適合做倉庫、物流園等,考察的人已經來了幾波,相信不久的將來,這里肯定車水馬龍。”金嶺礦業地測質計部經理徐西雷介紹,這塊“沉睡資產”即將變成“致富搖籃”。
選礦廠轉變商業模式,由原礦主導轉變為客戶需求主導,充分釋放產能,8月份增效140萬元;侯莊礦東風井工業場地盤活工作,已與淄博高新區達成一致意見,8月30日與淄博高新區簽訂土地收回補償協議書,實現收益1280.9萬元;持續落實好國家階段性減免費用等政策的研究利用,上半年減免社保費用、設備、研發稅費300余萬元……金嶺礦業撥動“算盤珠”,不斷尋求價值創造的“最優解”。
金嶺礦業把自身的發展放在山鋼集團的全局中、行業發展的大勢中抓細抓實,折射出的是戰略規劃、頂層設計等大的格局。
為進一步做好戰略規劃管理和頂層設計,金嶺礦業堅持短期規劃與中長期規劃相結合,按照山鋼集團半年工作會議確定的未來2到5年內礦石產量目標,統籌做好各項工作,科學編制未來3年發展規劃,明確發展定位和戰略目標。
同時,圍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,厘清職責邊界,優化制度流程,健全公司治理體系等。
“彈鋼琴”與“抓牛鼻子”的辯證
“要承載‘非鋼主業’這一重大使命,就要抓好‘彈鋼琴’與‘牛鼻子’的辯證,不能平均用力,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重要的點位上,增強全盤的勢能。”王其成表示。短期抓“牛鼻子”,是將發展痛點變為強勁的發展“支點”,哪里存在問題,哪里就是戰場;哪里是痛點,哪里就是改善的著力點。
“富礦精開”成為提高產品附加值的一把鑰匙。只有創新商業模式,把礦產資源開好、用好,加強核心技術和加工工藝攻關,加快產業升級,才能更好地“點石成金”。
為了選出更多優質精粉,金嶺礦業實行“揭榜掛帥”制度,選出項目經理,實行項目化管理,簽訂目標責任書,制定激勵措施,強化考核,高效推進。“我們一直在努力,相信一定能成功。”作為項目經理,陳永偉態度堅定。
“富礦精開”形成集采礦、選礦、球團、科研和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條,正是金嶺礦業抓“牛鼻子”、抓重點項目的一個縮影。
“轉變商業模式、攻堅年度鐵精粉產量目標”“提高資金收益率、增量收益1000萬”等9個重點項目,延伸產業鏈,提高附加值,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、價值鏈向高端躍升、創新鏈向前沿聚焦。1至8月份,喀什球團生產球團礦38.29萬噸,完成全年目標的76.58%,超進度目標近10%。
同時,金嶺礦業認真分析研判市場形勢變化,加強生產組織,挖掘增產潛力,以認領的10項山鋼集團年度重點工作和金嶺礦業19項年度重點工作為抓手,多點發力、攻堅克難、追趕欠賬,不講條件、不打折扣,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。
抓“牛鼻子”,更要謀長遠,抓住未來發展的儲備性重點項目,全面提升金嶺礦業創造力和競爭力。為此,該公司成立寰宇項目工作機構,加快實施機制變革,充分激發內生動力,進一步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。創新商業模式,以市場、客戶需求為導向,以科技創新為支撐,開發差異化產品,開發能為客戶創造高附加值的產品,進一步提高創效能力,實現價值創造。現在的金嶺礦業正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,以等不起的緊迫感、慢不得的危機感、坐不住的責任感,團結一心、銳意創新,全力打造屬于金嶺礦業的“新高地”,為山鋼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非鋼主業力量。(呂 娟 孟 豹 耿嘉鑫 張玉廷)